高考过后,谨防这些招生骗局!

    编辑:小德 点击:

    随着高考周期的到来,考生和家长都进入了精神高度紧张的阶段。特殊时期的特殊心理,却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一些不法之徒已蠢蠢欲动,开始打着“点招”、“自主招生”等各种幌子欺骗考生和家长,谋取钱财。

      

     

    小编总结常见的骗术,提醒考生及家长遇到类似问题时擦亮眼睛。


      骗术1夸口有特殊渠道


      在招生录取诈骗中,最常见的就是不法分子打着招生机构“有内部关系”、“朋友”、“校友”等幌子,谎称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等,向考生和家长作“交钱就能低分高录”等虚假承诺。


      骗术2编造虚假招生院校招揽生源


      骗子编造不存在的高校名称或虚假的合作办学单位,哄骗家长,宣传招生;有的恶意仿造合法高校招生网站、非法链接并篡改合法招生院校网上供查询的新生录取名单。

      

     

    骗术3 交钱即可换“内部招生指标”


      骗子冒充或假借认识招生考试机构工作人员或高校领导,谎称交钱换取所谓“内部指标”,就可以让不够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进行诈骗。


      骗术4 号称“自主招生”交钱即可上军校”


      一些骗子打着普通高校“自主招生”和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国防生”的幌子,许诺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收取所谓的“自主招生费”、“定向培养费”、“委培费”等,进行非法招生诈骗。

      

     

    骗术5混淆不同办学类型


      招生骗子或非法中介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考、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用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和家长。


      骗术6 利用时间差邀功


      骗子利用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号,将正常投档和录取,说成是他托关系,考生才被录取,并借机向家长和考生收取钱财。有的通过邮局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银行账号上。

      

     

    骗术7中外合作办学需谨慎


      一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利用考生家长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不了解,在办学资质、标准、质量、就业等方面,欺骗学生。


      骗术8交保证金就能提供热门专业的机动指标


      不法分子谎称招生院校留有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机动指标,诱骗考生和家长将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账号、密码、校验码和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交于假冒的招生人员。

      

     

    甄别录取通知书真伪 可分三步走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和考生信息确认表后,应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录取结果,如查询的信息与通知书、确认表一致,包括录取学校名称、专业和层次等,则通知书是真实可信的。否则,你手中的录取通知书多半有问题。


      1查录取真伪


      考生应通过本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正规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家长和考生也可登录报考学校网站查询学校的新生录取名单。


      2查学校真伪


      考生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后,可在教育部等相关网站或本省招办发放的招生资料上查学校资料。


      3查学籍真伪


      考生可在本校及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学籍注册网上查询自己是否已取得了学籍。

      

     

    温馨提示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费用,凡以收取保证金、录取费等名义的信息或电话,切勿相信。对于各类骗术,考生和家长要保持警惕,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避免上当。

    口腔案例

      在线预约挂号更多+

        姓名:
        电话:
        口腔现况:
      德尔口腔—德国口腔标准践行者
      首家24小时德式口腔急诊服务
      免费咨询热线: 0591-88668881
      微信:查找“德尔口腔”及时了解优惠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金山街道浦上大道272号仓山万达广场A2楼7层02、03、05室

      公交路线:165、18、125、321、157路支线、

      89、133、171、99、163、175、98、317路支线、

      6、157、315、902、82路至“仓山万达广场”站下车

      闽ICP备14021130号-1